财政收入增速低于同期GDP增速说明什么?
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社会和市场交往不断数字化,提出了诸如数据权益的保护、算法黑箱和歧视、人脸识别、人工智能新产品的归属、大数据杀熟、智能合约等一系列需要法学解决的疑难问题。
(三)执法方式论 创新行政执法方式,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努力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严格执法理论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近年来我国行政执法制度的丰富实践,全面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严格执法理论,找准行政执法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转化为现实的法治建设生产力,使其在鲜活的行政执法实践探索中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68)执法保障和执法监督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也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就诉源治理的理想类型而言,人民法院在以有效调控行政诉讼增量为目标的政策参与型诉源治理体系中,应当通过扮演参与者和分流者角色追求诉讼的源头治理。守法是善治的基础,执法是守法的引领和依托,严格执法能够为全民守法提供示范带动作用。围绕行政基本法典编纂的必要性、可行性、具体模式和框架结构,行政法学界展开了热烈讨论。(81)基层司法只有不断穿行于依法审理案件与延伸服务功能之间,才能在保持让司法更像司法的同时,回应让司法更能司法的社会需求。
(68)习近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载《求是》2022年第4期,第6—7页。近些年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滥用、执法扰民、执法腐败问题,根子上还是政府管得太宽、管得太多。执法的最好效果就是让人心服口服。
⑤习近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载《求是》2022年第4期,第7页。(2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64页。(12)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45页。(16)关于这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深化综合执法改革作为专项任务,在市场监管、生态环保、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整合组建执法队伍,大幅减少执法队伍类别,合理配置执法力量,着力解决多头多层重复执法问题,努力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二是效力面相的规范,即赋予行政执法指导性案例对行政机关应当参照的拘束效力,行政执法决定应当参照相同或者类似的行政执法指导性案例所确立的规则,确保相同情形得到相同处理,类似情形得到类似处理。笔者认为,立足新的制度功能定位,应当着重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激活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一是程序面相的规范,即行政指导性案例的报送、审核和发布应坚持内部和外部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下级执法机关申报推荐的主动性和公众参与评议的积极性,确保最终对外公布的行政执法指导性案例具有专业性、典型性、权威性和可接受性。
《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提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统筹配置行政执法职能和执法资源,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执法事项。虽然司法机关在实践中习惯于将执法办案作为主业代称,但严格执法还是专门指称行政机关实施法律法规,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为。一、习近平法治思想中严格执法理论的基本要义 从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首次提出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④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再次强调推进法治体系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法律正确实施,把‘纸上的法律变为‘行动中的法律,⑤习近平总书记9年来在多次重要讲话中论及严格执法的重要意义、实践要求和推进措施,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严格执法理论。(49)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163页。
(59)习近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载《求是》2021年第5期,第12页。在中国特色党政体制下,党政机关合署合设、党政联合发文作为行政执法依据、重点领域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已经成为观察行政执法活动政治导向的重要窗口。(37)习近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载《求是》2021年第5期,第5页。就诉源治理的理想类型而言,人民法院在以有效调控行政诉讼增量为目标的政策参与型诉源治理体系中,应当通过扮演参与者和分流者角色追求诉讼的源头治理。
(50)行政执法活动作为最重要的法律实施活动,与人民群众关系最密切、问题矛盾反映最集中、衡量执政水平最直接,必须始终做到上接天线明方向,下接地气暖民心。一项行政审批权的取消,意味着后续一连串监管、处罚、强制权的消释,能够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如果各种权势、金钱、人情、关系介入到执法过程之中,那么,不仅对正常的行政执法工作形成干扰,而且极易造成执法权力寻租。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此举与《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关于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政府要定期发布指导案例的规定相吻合,表明国家层面对行政执法指导性案例遴选主体高位性的新要求。要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⑦行政执法同基层和百姓联系最紧密,直接体现我们的执政水平。近年来,党中央以党内法规形式将严格执法纳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履职、督察和问责的范围,对于整治一些民生重点领域存在的执法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和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问题、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发挥了重要作用。(22)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25页。(三)丰富的实践理性 严格执法理论根植于一线的行政执法实践,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以着力解决执法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抓手,彰显了丰富的实践理性。
(2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09页。(14)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41页。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40)要加强省市县乡四级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强化全方位、全流程监督,提高执法质量。
(18)这些先期改革成果已为我国2021年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第18条和第24条确认,体现了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的辩证统一。(27)一段时间以来,在征地拆迁、环境整治、城市更新、违建拆除等专项执法活动中,一些行政机关没有妥善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执法手段与执法效果之间的关系,诉诸暴力拆迁、一律关停并转的运动式治理反而引发更多的社会矛盾。
(38)执法中的以权压法、权钱交易问题比较隐蔽,老百姓也深恶痛绝,必须通过执法公开促进执法公正、透明执法保障廉洁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并未明确赋予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的执法主体资格,其他特别规定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执法职能的单行行政管理法同样稀缺。行政执法工作面广量大,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直接关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主张程序主义进路的代表性成果,参见叶必丰:《行政法的体系化:行政程序法》,载《东方法学》2021年第6期,第157—170页。
为此,行政法学理论界就有必要对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严格执法理论展开相对独立系统的专门研究,凸显其在法治政府理论和实践中的核心地位。中国特色党政体制在推进法治建设上的最大优势是将党政机关之间原有的外部领导关系变成了内部领导或共同管理的关系,缩短了从党的决策到政府执行的运行链条,(72)这能够减少权力梗阻、提高法治建设效率。
(二)坚定的人民立场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4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68页。
一方面,行政机关在执法活动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作为执法依据的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之间的关系,自觉维护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权威性,确保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都能够得到统一正确实施。(91)可见,对习近平法治思想中严格执法理论的深入阐释和实践转化,能够彰显习近平法治思想巨大的实践伟力,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波澜壮阔的行政执法新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为人类的行政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力量。
(89)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49页。(二)执法体制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稳步推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为严格执法提供有力的体制支撑。(一)鲜明的政治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决不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决不走西方所谓‘宪政、‘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的路子。在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方面,要继续探索实行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建立健全综合执法主管部门、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综合执法队伍间协调配合、信息共享机制和跨部门、跨区域执法协作联动机制。
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69)在中国特色党政体制之下,严格执法已经成为党和人民赋予行政执法机关的光荣使命,严格执法能否实现更是衡量依法履职尽责和担当作为的重要标尺,要善于将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转化为推进严格执法的强大势能。
对执法机关严格执法,只要符合法律和程序的,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给予支持和保护,不要认为执法机关给自己找了麻烦,也不要担心会给自己的形象和政绩带来什么不利影响。执法不严、司法不公,一个重要原因是少数干警缺乏应有的职业良知。
(91)习近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载《求是》2021年第5期,第12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